咨询热线:13343223327

红色文化

红色记忆:白洋淀芦苇荡里的英雄儿女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/3/2 1:10:12
黑白电影《小兵张嘎》剧照
   “甭说吃你几个破西瓜,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交钱。”“别看今天闹得欢,就怕以后拉清单。”这是电影《小兵张嘎》中,胖翻译官和嘎子之间的经典对话,也是一代影迷心中的经典记忆。1961年,徐光耀的中篇小说《小兵张嘎》在《河北文学》上发表;1963年,该小说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。一部黑白电影《小兵张嘎》,让我们了解了白洋淀里的水上神兵——— —— 雁翎队,认识了勇敢、可爱的嘎子。时至今日,电影《小兵张嘎》已被社会各界公认为中国电影史上的“世纪经典”,影响、教育了几代人。
黑白电影《小兵张嘎》剧照
 
黑白电影《小兵张嘎》剧照 

    影片故事梗概 

  抗战时期,生活在白洋淀的少年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。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,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,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。嘎子历经艰辛,找到八路军,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。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,表现得勇敢、机智。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、淘气的孩子,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,去堵胖墩家的烟囱。在一次战斗中,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,竟偷偷把枪藏进了乌鸦窝里,没有上缴。为攻打敌人岗楼,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。当部队攻打岗楼时,他设法在里面放火,里应外合,全歼敌人,救出了钟亮,也替奶奶报了仇。

    主要演员访谈:

    嘎子安吉斯讲述拍摄旧事

    2010年,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“跟着老电影到保定旅行——— —— 群星璀璨映保定”活动,曾邀请到了电影《小兵张嘎》中嘎子的扮演者安吉斯,记者在保定市旅游局的帮助下电话采访到了安吉斯老师。安吉斯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拍摄《小兵张嘎》的一些旧事趣闻。

    “这部片子里的嘎子是个淘气的孩子,我在拍这部片子时也是个淘气的孩子,要说为这部戏,崔嵬导演可是真没少费劲。我从小生活在内蒙,加上本来就调皮,所以骑马打枪爬树,这些我都没问题,可咬人、挤眉毛弄眼睛这些童真的东西,都是导演调教的。”安吉斯回忆说,嘎子和胖墩在大堤上摔跤是整个电影的第一场戏,这场戏也是导演一点一点磨出来的。“一开始让我和胖墩摔跤,我很紧张,所以打架打得很不自然也不真实。崔嵬导演非常有办法,他也不让我们排练,就让我和胖墩都脱光膀子,赤脚跟白洋淀的孩子们一块儿去玩,玩了十几天之后接着拍。结果我和胖墩再摔跤时非常松弛、自然,毫不顾及周围的一切。”

    你不一定知道的影片轶事

    《小兵张嘎》有两个导演

    小兵张嘎的故事来源于徐光耀的同名小说《小兵张嘎》,和一般的电影只有一位导演不同,电影《小兵张嘎》却有两位导演,这背后隐藏着一段小故事。

    《小兵张嘎》的小说发表之后,徐光耀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朋友——— 北影厂的导演崔嵬,徐光耀希望崔嵬将《小兵张嘎》拍成电影,并将自己亲手改好的剧本交给了崔嵬。然而徐光耀把剧本给了崔嵬之后,崔嵬却连一眼也没看就把剧本随手一扔,出国去访问了。出国回来之后,崔嵬想起这个剧本来,但怎么找也找不到了。这时候北影厂的另外一位导演欧阳红樱看了《小兵张嘎》的小说之后,决定筹拍《小兵张嘎》,于是就找到徐光耀,希望徐光耀将小说改成剧本。徐光耀告诉欧阳红樱电影剧本早就改好了,在崔嵬导演的手里。于是欧阳红樱又找到崔嵬,两人满世界找终于找到了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灰尘的《小兵张嘎》剧本。找到剧本之后两人都想拍,最后两个导演决定合作,这就是电影《小兵张嘎》为什么有两个导演的原因。

    影片原型溯源:

    每一个雁翎队员都是嘎子

    驾枪排、顶荷叶、打鬼子、炸敌船,一部电影《小兵张嘎》使人们认识了抗日战场上让侵略者闻风丧胆的“淀上神兵”——— 雁翎队。曾经战斗在白洋淀的雁翎队员赵波和孙革,都曾被当作“活嘎子”报道过。

    如今在白洋淀大张庄村,人们都知道这里还住着一位“活嘎子”孙革老先生。由于孙老先生已经90多岁高龄不便接受记者的采访,其长子孙运来向记者介绍了孙老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。电影《小兵张嘎》中有这样一幕场景:嘎子为了夺下日本军官手里的盒子枪,情急之下一口咬住了敌人的手腕,最终夺下了手枪。这一幕也曾经发生在孙革的身上。记者还了解到,孙革在16岁就参加了雁翎队,后担任雁翎队副队长。在雁翎队期间参加的大小战斗无数,打死伪军多名,日军5名。孙老前辈战绩颇丰,其中“空手夺枪”、“用嘴夺枪”等事迹仍为当地人所传唱,其中在“用嘴夺枪”的那一仗中,孙老前辈和其战友还曾俘获100多敌人。《小兵张嘎》里嘎子的另外一位原型赵波,生前就住在白洋淀深处的赵庄子村,在整个白洋淀赵波绝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。刚进入雁翎队时,赵波只有17岁,一个好动的年龄,喜欢打枪,盼着上战场打敌人。可现实状况是,枪很少,“供不应求”。当时分队总共15人,可一共只有两杆步枪,都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。于是,大家轮流换手,每人过一阵瘾。那时候站岗有条纪律:“换人不换枪”。没有枪,就得想法子搞。赵波和一名战友被委派到县城夺枪。他们化妆成卖芋头的小贩,在离城门不远处,看见一个背着枪的伪军,愣头愣脑地孤身从城里走出来。赵波和同伴瞄准时机,一下子就制服了伪军,拿了枪就跑。把枪攥在手里不肯放,喜欢得要命,其实连枪怎么开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先前有不少媒体采访雁翎队的老英雄时,总爱有意无意地寻找“嘎子”的原型,其实真正的小兵张嘎是白洋淀中千百个抗日英雄浓缩而成的,雁翎队的每一位队员都应该是小兵张嘎的原型。

    探访影片拍摄地

    相信一提到《小兵张嘎》,那个质朴、可爱、机智、勇敢,而又有些调皮、倔强的水乡娃形象,以及嘎子堵胖墩家烟囱、把缴获的手枪藏进乌鸦窝、与胖翻译官机智对话等场景,就会迅速且清晰地浮现在观众的脑子里。

    作为昔日电影《小兵张嘎》的拍摄地,在如今的白洋淀文化苑景区里,人们根据电影《小兵张嘎》里的场景修建了一个嘎子村。嘎子村里,不仅有根据电影经典桥段而设计的西瓜摊、嘎子和胖翻译官的造型,还有嘎子堵胖墩家烟囱等经典场景。记者探访白洋淀当天,来自石家庄曙光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这里举行爱国主义教育。除了孩子们玩得很尽兴之外,记者发现前来这里游玩的大人们,也很容易触景生情,回忆起影片《小兵张嘎》的许多细节,甚至每一个驻足西瓜摊前的游客,都还能背出一两句片中的经典台词。

    除了根据电影场景修建的嘎子村,白洋淀文化苑景区每天上午和下午还各安排有一场《痛打鬼子包运船》的实景演出。雁翎队员们驾着渔船埋伏在苇塘里,鬼子的包运船缓缓进入雁翎队设下的埋伏圈。“砰”的一声枪响,敌人的岗哨被打掉了,随即枪炮声大作。“轰!轰!轰!”随着阵阵炮声,水面上掀起一根根巨大水柱,日寇的包运船打得四处着火、满目疮痍、硝烟弥漫,鬼子也被打得鬼哭狼嚎、纷纷落水……雁翎队员们飞驾轻舟、快速登上敌船、狠狠打击日寇,振臂高呼胜利……在声光电效果模拟出的枪炮声,以及雁翎队员们的奋勇杀敌声中,记者和大多数游客一样,很容易就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

    除剧照外其它图片由赵永兵摄